當(dāng)前位置: 首頁>一生,只為一場遠行 作者:夏小卉 ICU室護士長
《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婦孺皆知。在那部充滿浪漫想象的神話小說中,師傅唐僧被塑造地善良懦弱,而歷史上真正的三藏法師卻越行越遠,背影模糊,被人漸漸遺忘。
真正的歷史上,玄奘27歲時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出境,九死一生,歷盡千難萬險。據(jù)說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他迷失方向,又不甚打翻水囊,絕望中不得不返航。走出十余里后,他毅然回頭,“不到天竺,絕不回頭”。大約四天五夜的時間,玄奘滴水未進,陷入半昏迷狀態(tài),茫茫大漠,滔滔黃沙,伴隨鬼狼之聲,在一點點吞噬他的生命。這時發(fā)生了奇跡,一位胡人老人送他的棗紅馬在關(guān)鍵時刻找到了綠洲水源,救了玄奘一命。
史料記載,玄奘走的是當(dāng)時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環(huán)境惡劣,時常有盜匪出沒,搶劫過往客商,很多商人因此客死他鄉(xiāng)。玄奘要與天斗,與人斗。《西游記》中有一點是真實的,就是玄奘身軀偉岸,儀表堂堂。在途中他遭遇了一群強盜,同時也是拜火教徒,他們經(jīng)常抓取品貌端莊之人歃血取肉祭奠神靈,蠻荒之地,玄奘這種品相之人不可多得。玄奘被送上了祭臺,強盜們點起火把舉行儀式,此時的玄奘只有默念佛經(jīng),坦然接受。
傳奇的是,突然狂風(fēng)暴起,飛沙走石,強盜們以為觸怒天神,驚恐萬分,紛紛落荒而逃……
這不是神話,是一個人不斷經(jīng)受難以想象的考驗和打擊,卻不悔初心。沒有觀世音為他指點迷津,沒有大唐皇帝與他義結(jié)金蘭,他只是為了心中的理想,憑著堅定的信念,一步一步踏上無法預(yù)知的未來,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是萬丈深淵。我時常想該是怎樣堅毅之人才能完成這后乏來者的壯舉呢!
玄奘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在印度潛心修佛,終于成為譽滿天竺的高僧。返回大唐后又耗費了十九年的心血翻譯取回的佛經(jīng)。由玄奘口述,弟子整理記錄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大唐乃至印度的重要文史資料。他的一生只為這一場遠行,這場遠行不僅僅是遙遙西天路,而是遙不可及的偉大夢想,他在追逐夢想的艱難跋涉中,為我們的民族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古往今來,這樣的人們,都應(yīng)該是民族的脊梁吧!
大唐是中國歷史上絢麗的畫卷,千百年來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傳奇與夢想。而玄奘則是這軸畫卷上的一株奇葩,留下絢爛獨特的色彩。翻開歷史書籍吧,了解真正的玄奘,了解我們民族的脊梁,了解這個古老國家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