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肛周膿腫的形成與預防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perianal and perirectal abscesses)簡稱肛周膿腫,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癥向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組織蔓延而發(fā)生的急慢性化膿性疾病。中醫(yī)稱為肛門直腸周圍癰疽。
中醫(yī)認為肛周膿腫的形成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感受外邪,入里化熱,壅滯氣血,腐肉成膿;2.飲食醇酒厚味,損傷脾胃,釀生濕熱,濕熱蘊結肛門;3.三陰虧損,濕熱結聚肛門;4.負重奔走,勞碌不停,婦人生產努力,氣陷阻滯,濕熱瘀毒下注;5.虛勞久嗽,痰火結腫肛門。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肛周膿腫的發(fā)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肛腺感染:
為肛周膿腫常見的發(fā)病原因。肛腺開口于肛隱窩,一般情況下肛隱窩呈閉合狀態(tài),當發(fā)生腹瀉時稀便易進入并積存于肛隱窩中而致發(fā)肛隱窩炎。或因便秘,排便時干硬糞塊擦傷肛瓣也可致發(fā)肛隱窩炎。肛隱窩一旦發(fā)生 感染便擴張、松弛,腸腔污物更易進入肛隱窩內。炎癥進一步發(fā)展,即可通過肛腺管,穿過內括約肌蔓延至肛腺引起肛腺炎。肛腺多位于內外括約肌肌之間,周圍有著豐富的淋巴組織和靜脈,如肛腺炎經淋巴、血管向肛管直腸周圍間隙擴散,即可形成相應間隙的膿腫。向上可達直腸周圍形成高位肌間膿腫或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向下達肛周皮下形成皮下間隙膿腫;向外可穿過外括約肌,形成坐骨直腸間隙膿腫;向后可形成肛管后間隙膿腫或直腸后間隙膿腫。
此外,由于組織發(fā)育異常或炎癥刺激等因素引起內括約肌痙攣壓迫肛腺管,均可導致肛腺管閉塞,造成肛腺分泌物排出困難,而使肛腺呈囊狀膨大,一旦發(fā)生感染即可形成括約肌間原發(fā)性膿腫,膿腫進一步向四周擴散可引起其他間隙發(fā)生膿腫。
2.損傷感染:
因直腸內異物或外傷,或干結糞便等造成肛管直腸損傷,感染向深部組織擴散,即可形成肛周膿腫。會陰部手術操作不當,或術后護理不慎也可引起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膿腫。
3.皮源性感染:
由于肛門周圍皮膚的毛囊、汗腺等感染,或皮脂腺囊腫合并感染均可引起肛周間隙發(fā)生非瘺管性膿腫。
4.骨源性感染:
由于骶尾骨結核或骨髓炎等化膿可繼發(fā)肛周間隙膿腫。
肛腸病的預防保健:
1.勞逸結合,積極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可根據(jù)各人的具體情況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做操、打拳、散步、打球、游泳、爬山等,也可借用體育器材鍛煉。對于久坐、久站工作的人,要盡量安排時間活動下肢和臀部肌肉,使氣血暢通,減少局部氣血淤滯。
2.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精神愉快:
使精神處在狀態(tài),防病于未然。
3.飲食調理,避免大便秘結:
平時飲食要有規(guī)律,多吃蔬菜、多喝開水,不可偏食,有條件者可多吃水果。要食五谷雜糧、葷素搭配。便秘者配合服用蜂蜜、香油,以潤腸通便。特別要注意的是吃飯時應細嚼慢咽,少說話,防止異物吞入。
4.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好的排便習慣是:每日定時大便一次,排便時用力小,時間短,糞便排出通常,便后有輕松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大便要有規(guī)律,糞便軟,易排出;其次不要人為地抑制便意感,當排便感明顯時立即赴廁;第三在排便時不要看書報、吸煙等。
5.大便后肛門保護很重要,具體方法有:
收縮肛門,消除其疲勞; 還納脫出物;按摩肛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便后坐浴,緩解痛情,對保持肛門清潔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門診咨詢熱線☆ 大廳咨詢臺:0516-83902087 客戶服務中心:0516-83902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