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頸椎病的自我預防
頸椎病是一種綜合癥,又稱頸椎綜合癥。它常見于中老年。是由于人體頸椎間盤逐漸地發(fā)生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椎正常生理曲線改變后刺激引起的一組綜合癥狀。這類患者輕則常常感到頭痛、頭暈、頸、肩及臂疼痛麻木,重則可導致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及癱瘓等。
頸椎病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人到中年以后,肝腎之氣逐漸衰退,精血虧虛,筋骨失去濡養(yǎng),骨質日漸疏松。日常生活中,頸椎活動頻繁,反復勞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均可引起頸部及周圍的肌肉、韌帶發(fā)僵變硬、肥厚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病變,進而形成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等而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椎動脈和脊髓,臨床可出現各種不同的癥狀。頸椎病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多,50歲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從臨床觀察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中學生患頸椎病的逐漸增多,可能與學業(yè)過重有關。由于頸椎病的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因此年輕時的鍛煉和呵護十分重要。
一、開展科普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頸椎病。患者應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yī)生治療,減少復發(fā)。
二、糾正不良習慣。例如,在床上半臥半睡的看書,或看電視太久、伏案看書、玩電子游戲或電腦時間過長,吸煙太多等。
三、改進不良的睡眠體位。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選用符合生理要求的枕頭:枕頭不宜過硬或過軟,其形態(tài)呈S型或波浪型,高度在10cm左右。注意點:粗略的標準是仰臥枕高約一拳(根據自己的拳頭),側臥時枕高一拳加兩指高為宜。
正確的睡眠姿勢:正確的睡眠姿勢是以仰臥為主,左右側臥位為輔。要有一個符合生理需要的保健枕,使胸部在仰臥時保持呼吸暢順,全身肌肉放松。
四、加強頸肩部肌肉的保健性鍛煉,防止疾病進一步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fā)達,韌度增加,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頸部鍛煉方法:雙手交叉對掌,放于頭的枕部,頭與頸部用力向后,雙手用力向前,做前后對抗性鍛煉,每次30次,一日兩次,這樣可以加強頸部肌肉群的肌力,防止肌肉疲勞。
五、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部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fā)展為頸椎病。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對急性或慢性咽部感染要認真治療,防止對頸部造成刺激。
七、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每天平均持續(xù)低頭工作時間不要超過4小時,伏案工作時每小時要休息10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