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软件怎么下载,51吃瓜软件怎么下载安装|51吃瓜色戒在线观看_51吃瓜少女神探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耳鳴并非都是“腎虛”惹的禍

閱讀數(shù)(10165次)

耳鳴并非都是“腎虛”惹的禍

發(fā)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時間:2013年6月19日

徐州市中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泳提醒患者要對癥治療

      ■就醫(yī)故事
      26歲的王小姐是一名公司白領,一周前,受涼感冒,在服用了感冒藥后,頭昏、咽痛等癥狀基本緩解。感冒好了之后,她總感覺左耳不適,伴耳鳴,且有堵塞感。王小姐自以為是因為近期經(jīng)常加班,抵抗力較差,就到醫(yī)院買了六味地黃丸,服用幾天后,耳鳴不但未減輕,耳悶癥狀反而加重,于是來到徐州市中醫(yī)院就診。在市中醫(yī)院耳鼻喉科,徐泳主任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經(jīng)過耳局部檢查后,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通過中西藥對癥治療,王小姐耳鳴、耳悶的癥狀消失。
      ■專家解析
      耳鳴,是在外界無相應聲源或電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自覺耳內有響聲的一種主觀感覺,為聽覺機能紊亂所致,易受疲勞、休息、睡眠、情緒、月經(jīng)、噪聲、變態(tài)反應以及頭部血循環(huán)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徐泳主任介紹,耳鳴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中所伴隨的一種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影響極大,如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消沉或易激動、煩躁等,終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社交和工作。人群中耳鳴的發(fā)生率約為13%—18%,其中因耳鳴嚴重而求醫(yī)的約占人群的2.4%。
      耳鳴不能光補腎
      祖國醫(yī)學認為:耳為腎竅,腎開竅于耳,腎與耳有較密切的相關性,所以很多人一出現(xiàn)耳鳴不分緣由動輒從腎論治,總以六味地黃補腎為主,但見效只十之一二。
      為什么單純補腎不能治療耳鳴呢?徐主任說,這得從耳鳴病因病機談起。歷代醫(yī)家對耳鳴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有虛實兩端,實證者,如風熱外襲、肝火上擾、痰瘀內阻等,多因外感邪氣或臟腑實火上擾或痰瘀阻滯耳竅所致;虛證者,多為臟腑虛損所致,如脾氣虛弱、心血不足、腎精不足、腎元虧損等,其中主要是脾虛和腎虛,清竅失養(yǎng)而致耳鳴,也就是說,耳鳴與心、肝、脾、肺、腎均有關,非獨腎也。因此,臨床治療耳鳴不能僅僅責之于腎,應從心肝脾肺腎多方論治。
      徐主任說,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全身性疾病和耳局部病變均會導致,我們要根據(jù)病人的癥狀、耳局部情況和相關的檢查來做出診斷并針對性治療,要做到辨病和辨證相結合,這樣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味地黃丸不適用全部耳鳴
      徐主任介紹,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滋陰補腎,對某些感音神經(jīng)性聾、老年性聾引起的耳鳴并伴有腰膝酸軟、頭昏眼花、虛煩失眠、舌紅少苔等癥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或耳聾左磁丸治療,但是,對于如風熱外襲、肝火上擾、痰瘀內阻、氣血虧虛、腎陽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耳鳴,是不適合使用的,對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等傳音性聾以及突發(fā)性耳聾早期出現(xiàn)的耳鳴,特別是就診時舌苔厚膩者,更是不能使用的,用之反而有害無益。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用藥。
      ■專家簡介
      徐泳 耳鼻喉科主任 主任中醫(yī)師 教授 市名中醫(yī)
      省、市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被評為“徐州市拔尖人才”,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從事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喉科臨床、科教工作30年,是該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具有較高的中醫(yī)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曾跟隨全國著名中醫(yī)耳鼻喉科專家干祖望教授進修,受益甚深,擅長中西醫(yī)結合診治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咽喉炎、各種中耳炎以及口瘡、扁平苔癬等疑難病癥。所研制的穴位貼敷療法能有效地控制各類鼻炎的復發(fā)而達到根治目的,辨證采用中藥內服,配合聲頻共振治療耳鳴耳聾、分泌性中耳炎等,使眾多患者擺脫病痛,對復發(fā)性口瘡、扁平苔癬等疑難病癥的診治有獨到之處。先后研制多種劑型中成藥用于臨床,其中系列袋泡劑為省內首創(chuàng),研制的清咽Ⅰ號、Ⅱ號治療慢性咽喉炎,服用攜帶方便,療效顯著,深受患者的歡迎。先后主持完成6項省、市科研課題,并獲省中醫(yī)藥科技進步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4項。有20余篇論文在國家及省級刊物發(fā)表,多篇論文獲市自然科學論文獎。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三、四、五全天;周二上午;
      門診聯(lián)系電話:0516-83902084
      個人網(wǎng)站:http://xzxuyong.haodf.com/

                                                                                            (轉載自《都市晨報》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