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软件怎么下载,51吃瓜软件怎么下载安装|51吃瓜色戒在线观看_51吃瓜少女神探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胃腸病患者怎樣吃膏方調(diào)補?

閱讀數(shù)(8673次)

胃腸病患者怎樣吃膏方調(diào)補?

發(fā)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時間:2011年11月1日

      膏方,作為中藥的一種劑型,是冬令進補的重要方法和形式,在江南民間流傳已久。近年來,膏方在內(nèi)容與功效等方面均有很大發(fā)展,不僅單純用于滋補強身,而且還能兼治一些疾病。我們知道,膏方需要胃腸來吸收。那么,胃腸道有疾者如何吃膏方呢?

      胃腸主要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 養(yǎng)和排泄廢物,屬中醫(yī)的脾胃 范疇,而中醫(yī)認為脾和胃的功能又有差異,胃負責受納、腐熟水谷而成為食糜,主通降(類似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排空”),脾負責水谷精微物質(zhì)的消化吸收,將營養(yǎng)物質(zhì)運送到心肺乃至周身,主升清。脾胃對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直接影響人體全身功能,所以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說法。因此,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對胃腸道疾病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補益脾胃又是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的主要方法。

      由上可見,胃腸有疾者可以通過吃膏方來達到治療目的,但這主要是指一些慢性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消化道出血后及胃腸道腫瘤手術后的調(diào)理。若是胃腸道的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fā)作,如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痛、腹痛等,均不宜服膏方。

      在吃膏方之前,患者若有胸脘悶脹、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癥狀,提示濕邪困阻脾胃,或飲食積滯脾胃,影響了脾胃的運化功能。此時,不宜立即吃膏方,而應先服用一些運脾化濕、消食導滯的中藥,如蒼術、厚樸、枳實、半夏、陳皮、山楂、神曲、谷麥芽等煎湯服用,以改善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開路方”。

      慢性胃腸病患者服用的膏方,若屬于單純的脾胃虛弱,只需補益脾胃即可。但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脾胃虛弱者多運化不健,容易導致飲食積滯,或脾虛生濕,或氣機不暢,或濕郁化熱,或氣滯血瘀,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的癥候,所以膏方的用藥應該建立在健脾和胃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胃腸疾病,不同的患者,仔細辨證,適當予以祛邪,或清熱瀉火,或消食導滯,或理氣化濕,或活血化瘀,做到虛實兼顧,標本同治,但祛邪不可攻伐太過,處處以固護胃氣為本,避免損傷胃氣;補益又不可過于滋膩,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

      曾有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中度腸化的患者服用膏方,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中脘痞塞、噯氣、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大便不暢,舌苔薄黃膩,舌質(zhì)偏暗紅,脈弦細,中醫(yī)辨證為脾虛瘀熱內(nèi)蘊,予以健脾清熱化瘀的膏方。患者服用二料后,精神較振,中脘痞塞消失,口干口苦減輕,胃鏡復查為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由中度減為輕度。還有一位患腸易激綜合征的女士,每遇工作壓力大或情緒波動時,大便次數(shù)增多,每日2~3次,大便不成形,伴有腹痛,便后腹痛消除,倦怠乏力,舌苔薄膩,舌胖,脈小弦,中醫(yī)辨證為肝脾不和,予以調(diào)和肝脾的膏方,服用一個冬天后,大便正常,腹痛消失。

      膏方一般每天服1~2次,多在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每次1湯匙,用開水沖服,如膠質(zhì)稠黏難化,也可用碗、杯隔水燉熱后服用。服用期間,如遇傷風感冒、傷食腹瀉等情況,應暫停服用,等上述急性病治愈后再恢復服用。服用膏方時忌食蘿卜、紅茶、咖啡、蟹蝦等。如大便溏薄、畏寒怕冷,舌苔白,辨證屬陽虛的人,忌食生冷寒涼食物;如大便干結(jié)、怕熱、口渴,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辨證屬陰虛的人,忌食辛辣油炸食物;若脾胃素來虛弱的人,在服用膏方的同時,還可吃一些山藥、白扁豆、薏苡仁、蓮子肉、芡實、紅棗等健脾之物,或煲湯,或煮粥,用作食補。

      徐州市中醫(yī)院膏方咨詢電話:0516-83902250,839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