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詩情畫意說本草 | 蘆葦
開欄語:在中國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如長河般綿延流淌,孕育出了燦爛奪目的文明成果。從《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天人合一,到《本草綱目》的草木皆典,古籍中散發(fā)著中醫(yī)中藥的獨特光芒。這些傳承至今的寶貴知識,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現(xiàn)代人類健康生活的珍貴資源。
本欄目將為您揭開古籍里中醫(yī)中藥的神秘面紗,探尋那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傳統(tǒng)智慧,將大自然饋贈的本草與文字交融,品讀之余,詩意滿滿,細聞之下,略帶淡淡藥香。
【名稱】
蘆葦。
【本草介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jīng)·蒹葭》中以蘆葦起興,表達作者思念之情。蘆葦之名取自于《本草綱目》,后世也采用了這種叫法。
蘆葦作為唯一的世界種,其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我國有3種。蘆葦生于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除森林生境不生長外,蘆葦生長于各種有水源的空曠地帶,常以其迅速擴展的繁殖能力,形成連片的蘆葦群落。
作為生命力極為頑強的植物,蘆葦被賦予“堅韌不拔、樸素無華”的美譽。它為哺乳動物、水禽、鳴禽和魚類提供遮陰、筑巢和覆蓋棲息地。也曾被人們用作燃料、肥料或覆蓋物。在中醫(yī)中藥方面也發(fā)揮著作用。
【詩詞中的本草】
《行舟蘆葦中》
宋·彭汝礪
蘆葦蕭蕭吹晚風,畫船長在雨聲中。
浮生厭足江湖味,好在溪邊舊釣筒。
《題畫廿四首·蘆葦蕭蕭野渚秋》
明·唐寅
蘆葦蕭蕭野渚秋,滿蓑風雨獨歸舟。
莫嫌此地風波惡,處處風波處處愁。
【中醫(yī)里的本草】
蘆葦入藥常取蘆葦新鮮或干燥根莖,名為蘆根。蘆根,禾本科植物,藥性甘,寒。歸肺、胃經(jīng)。蘆根甘寒質(zhì)輕,清泄透利,入肺、胃經(jīng)。既清肺胃之熱而生津,除煩、止嘆,透肌表熱邪而透解珍毒,還清利濕熱而利尿。不滋膩斂邪傷胃,味甘不苦易服。最宜治小兒肺熱咳喘、風熱感冒及防治小兒麻疹。
熱病煩渴常與麥冬、梨、荸薺、藕共取汁服。肺熱咳嗽,肺癰吐膿治風熱犯肺之咳嗽,常與桑葉、菊花、苦杏仁等同用治邪熱。壅肺之咳嗽,常與黃芩、浙貝母等同用。治肺癰吐腥臭膿痰者,常與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胃熱嘔吐可單用煎濃汁頻飲,或與竹葉、生姜等同用。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車前子等同用。
含有蘆根的復方制劑有:桑菊飲,銀翹散,桑菊感冒丸,維C銀翹片。
來源:學習強國徐州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