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身邊的中草藥 | 行走阡陌間 認識蒲公英
春風拂面,暖意融融,帶著微微的花香。人們在田間地頭采摘新鮮的野菜,烹飪出各式佳肴,將春天的鮮美帶入餐桌。
蒲公英功效
“地丁葉嫩和嵐采,天蓼芽新入粉煎”。這里的地丁就是指蒲公英,蒲公英也叫婆婆丁、黃花地丁、華花郎等。蒲公英一名最早出現于晉代《劉涓子鬼遺方》,后在《新修本草》《上醫(yī)本草》等著作中提及其藥用價值,是中國常見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藥,2002年就被衛(wèi)生部歸類為藥食同源物質。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是春季養(yǎng)肝首選菜。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yǎng)成分。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蒲公英美食
徐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來就有著豐富多樣的食療文化。其中農家蒸菜是當地傳統(tǒng)的特色菜肴之一,其特點是簡單樸實、清新可口。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使用蒲公英制作菜肴的“彭城養(yǎng)生食療方”,開啟一段美味與健康并重的烹飪之旅。
蒲公英蒸菜
把蒲公英的嫩莖葉洗干凈后晾干,用適量面粉拌勻,放入燒開的蒸鍋里大火蒸透,就制作成美味的時令蒸菜了。加辣椒油、蒜泥、陳醋、精鹽、白糖等調味料攪拌均勻,吃上一口,酸甜苦辣全是大自然的味道。或將蒸菜放入鍋中用油炒成香脆香脆的,滿口留香。蒸菜的做法適合胃火過旺者,既可瀉胃火又不傷脾胃。
蒲公英制餡
將蒲公英的嫩莖葉洗干凈后放入盆中焯一下水,加點精鹽,淋兩滴油,焯水一分鐘后撈出,放到冷水中浸泡一小時以上(這是緩解蒲公英苦味的一個小妙招),經清水浸泡后再擠干水分,剁碎以后加調味料拌勻就成餡料了。
還可以添加粉條、馓子、雞蛋或鮮肉等各種配菜,從而做出不同風味的蒲公英餡料。用蒲公英餡料沓菜盒子是徐州當地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香味四溢,極具特色。也可用來制作水餃、大包子等各種美食,口感鮮美且營養(yǎng)豐富。這樣制作的蒲公英既可清熱解毒又可利尿散結。
在徐州,蒲公英的吃法還有很多,搭配肉絲、辣椒快速翻炒,出鍋后用烙饃一卷,不僅鮮香味美還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再如焯水涼拌、蘸醬生吃、做湯、曬成干菜、煎煮、泡水等,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飲食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吃蒲公英。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寒,脾胃虛寒、陽虛的人群需避免大量吃蒲公英。
春光明媚,不妨讓我們走出家門,探尋那些生長在身邊的瑰寶——中草藥與野菜,盡情陶醉在大自然的饋贈之中吧!